雷速體育10月15日訊 NBA季前賽繼續(xù)進行,開拓者主場111-118惜敗給勇士。中國球員楊瀚森本場出戰(zhàn)20分鐘,11投4中,外線4中1,得到9分6籃板1助攻1蓋帽。
比賽的第二節(jié)中段,楊瀚森與隊友阿夫迪亞上演了一次經典的“戈塔特掩護”,楊瀚森手遞手將球給到阿夫迪亞,后者持球進攻,楊瀚森先是在高位擋住追防的小佩頓,之后又在籃下結結實實擋住了原本可以封蓋的霍福德,此時阿夫迪亞殺到籃下輕松得分。這一進球顯示楊瀚森扎實的擋拆基本功,也反映了他與阿夫迪亞的默契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配合被俯拍鏡頭清晰記錄,展現(xiàn)了楊瀚森超高的籃球智商,賽后引起了不少媒體和球迷的熱議。阿夫迪亞賽后也專門提到了這次擋拆配合,他表示,我一直和楊瀚森以及克林根交流,希望他們能夠做戈塔特掩護,因為我習慣把防守人卡在身后。
(相關資料圖)
戈塔特掩護(Gortat Screen)是一種以波蘭中鋒馬辛·戈塔特命名的戰(zhàn)術配合,其核心在于掩護者通過假動作和時機把握,為持球人創(chuàng)造不可阻擋的突破空間。外號“波蘭鐵錘”的戈塔特曾在多支NBA球隊有過效力,雖然生涯并沒有太過輝煌的履歷,但他的擋拆水平卻獨步當時的聯(lián)盟。
“戈塔特掩護”的實際操作流程大概為:由內線球員先擋在防守者身后,幫助持球人伺機突破擺脫防守球員或者是借機搶先身位以便進行下一步操作,在完成這一步之后,內線馬上順下到禁區(qū),將對手在禁區(qū)護筐的大個子扛在身前,來為本方持球人創(chuàng)造更佳的出手空間。
經典案例一:
湖人對陣雄鹿的比賽中,詹姆斯右側45度接球,霍華德在身后過來掩護,詹姆斯趁機擺脫防守他的馬文·威廉姆斯,大洛且防且退防止詹姆斯攻筐,此時霍華德及時到籃下死死擋住大洛,詹姆斯輕松上籃完成終結。
經典案例二:
凱爾特人對陣湖人,塔圖姆弧頂持球,科內特及時上提擋住防守人,塔圖姆隨后持球殺入內線,科內特將湖人內線防守球員完全擋住,此時塔圖姆可以輕松上籃,不過他選擇了傳給底角無人防守的霍勒迪,后者輕松命中三分。
當初奇才擁有后場雙槍,沃爾擁有優(yōu)秀的控運能力,速度讓防守者望塵莫及,但因為他身高有限,且中距離跳投不穩(wěn)定,所以當遇到高大內線時容易被針對。比爾擁有不錯的持球及中遠投能力,可當隊內有戈塔特這種沒有射程和沃爾這樣可以被選擇性放外線的搭檔時,他在陣地戰(zhàn)中的發(fā)揮空間就變得比較有限。
“戈塔特掩護”對于奇才雙核無疑是極其適用的,沃爾在落入陣地后,借著戈塔特的掩護有了更多高效的攻筐機會,比爾借掩護后的中距離和拋投因為有了空間,也變得更具威脅。
通常來說,戈塔特掩護戰(zhàn)術用來掩護的內線,比如先驅戈塔特,以及后來的麥基、霍華德等人,都是沒有射程或者是射程有限,且自主進攻能力有限。這套戰(zhàn)術設計的初衷之一,便是讓那些擋拆后無法外拆,在低位也沒辦法自己攻筐的內線“人盡其用”,在球隊落入陣地,不容易輕易出機會的情況下,為隊內可以持球進攻的球員服務。
從這一點來看,楊瀚森顯然不同于戈塔特、霍華德等人,他有投射、有策應,同時還有一打一能力。如果楊瀚森能掌握好這一戰(zhàn)術,對手一方面要防范楊瀚森為隊友做掩護,另一方面又要提防楊瀚森擋拆后再自己持球進攻,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為對手的噩夢。
當然,戈塔特掩護對持球人的能力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如果持球人的控運能力不達標,就很難達成目標;若是球隊射手拉不開空間或是持球人的傳球視野比較有限,對手選擇夾擊他亦或是在突破路線上及時協(xié)防補位的話,這套戰(zhàn)術顯然也是很難實施的。同時也給楊瀚森的隊友們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楊瀚森與阿夫迪亞的這次配合來看,開拓者在這一戰(zhàn)術上肯定沒少下功夫。新賽季的NBA賽場上,我們或許可以經??吹竭@樣的配合打出,成為開拓者的殺招之一。